周建萍《恰逢其时》连载之八 | 固若金汤
发布时间 2023-01-09
  

2022年,周建萍三本新书《恰逢其时》《关门夫妻》《美·好生活》出版,她从妻子的角度阐述了一位艺术家的生命轨迹、创作过程和奋斗历程。

 

现将《恰逢其时》中《固若金汤》全文发布,以飨读者。

 

《恰逢其时》

周建萍

《恰逢其时》是周建萍从妻子和搭档的角度记述与韩美林的情感经历和事业奋斗历程。本书通过十四篇纪实文章,详细记述了周建萍女士及其团队用“洪荒之力”捍卫和发展韩美林艺术的心路历程,他们的“五个孩子”——四座韩美林艺术馆和儿子韩天予的诞生与成长,韩美林八十岁开启全球巡展中的一系列高光时刻,等等,以此向两人二十年婚姻致敬。

 

固若金汤

 

冯骥才曾说:“韩美林是一个人的敦煌。”

余秋雨曾说:“韩美林是千年后的汉唐。”

 

二十年前,美林因冠心病,在心血管造影放支架的过程中突发血管撕裂,情况危及生命,被紧急送往手术室做心血管急诊“搭桥”术。与此同时,阜外医院开出了病危通知单,当时我想,如果有个闪失,美林几千件作品该何去何从?

 

三天后,待美林从“阎王爷”那儿走了一遭又回到人间时,我便问了他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捐给国家!于是,从2005年开始,中华大地上陆续矗立起了四座韩美林艺术馆。

 

作品捐给了国家,国家设立了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馆。这看似完美,但如何捍卫、发展、研究韩美林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2013年,我们成立了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基金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的非公募基金会。它的宗旨是研究韩美林艺术和学术思想,探求符合中华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规律;传扬艺术家韩美林的爱国情怀以及为民族文化的奉献精神,弘扬韩美林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精华;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创新发展,为文化繁荣与民族复兴而服务。

 

我们的宗旨是:艺海无涯,美美与共。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的理事均是由理事长韩美林亲自定夺的,除了志同道合外,三观也需要较为端正。从年龄架构上来看,理事们从“70后”“60后”到“50后”不等,每次理事会头脑风暴后,下一步工作思路就变得明晰明了了。

 

我们的理事是:冯骥才、王石、陈东升、白岩松、万捷,监事是几十年来在雅昌集团指挥“千军万马”的何曼玲女士,我是办具体事的秘书长。此外,基金会设有若干个专家委员会,如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和筹资投资专家委员会。别看这么个小小的基金会,这些年来,它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当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升华到一定程度,思考的最多的或许是此生能为人类留下点什么,怎样让自己的能量最大程度地发挥。那么,成立基金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成立那年,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每年的12月21日确立为“韩美林日”,它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将1980年10月1日定为“韩美林日”的延续。

 

我们的理事白岩松说:“我觉得‘韩美林日’选在12月21日挺有意思的: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数字构成——‘1’和‘2’,也有加油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平衡,它是对称的,12月21日顺过去倒过来怎么念都成立。”事实上,“韩美林日”就是奉献日、推动日、回报日、感恩日。

 

2013年第一个“韩美林日”起,我们围绕着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化培基等四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捐赠,履行了“韩美林日”是“奉献日”的本质追求。

 

韩美林日,更是思想日,每年的“韩美林日”均会有一个韩美林艺术讲坛。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艺术设计的十字路口”“远古文明与当代艺术的生命联系”“跨越时空的艺术力量”“美·好生活”“故宫对话:古老的现代”“泥土的光芒”“艺术的力量”等八个主题讲坛。

 

▲2013年首届韩美林艺术讲坛的嘉宾们

 

八年间,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著名雕塑家、书画家、美术理论家钱绍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纽约新世贸中心大楼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学会会长郑欣淼,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聂卫平,美术馆高级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JonasStampe)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在白岩松的主持下,同台共论,激荡思想。每年的“韩美林日”活动现场,各界名流云集,国内外媒体纷至,深度报道迭出,反响热烈,成为影响广泛的文化盛事。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打假。由于造假成本低,法律还不健全,以至于制假、贩假者猖獗,如今拍卖市场上流通的韩美林作品大部分为赝品。这些赝品,经鉴定笔墨、落款、题词等尤为拙劣。面对层出不穷的伪作现象,深受赝品坑害的,既是艺术家本身,更是众多艺术收藏者。美林多次向社会疾呼,这种有损公序良俗的恶劣行为,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予以清除。

 

记得有位花了大半辈子积蓄买来美林画作的八十岁老人,辗转找到美林予以鉴定,当得知是赝品时,老人伤心欲绝。美林看着心里很不好受地说:“别难过了,我画一幅真的送给你吧。”另有一位山东艺术爱好者带着他收藏的韩美林各类作品数十箱前往我们馆鉴定,遗憾的是,99%是赝品,这位收藏者当场流出了泪水……

 

2006年,美林的一个所谓的澳门籍“老友”登门拜访求字,自称“挂在家里”,请美林为其题写书法《雅廉居》。没想到,与美林的合影、赠送的书法,都成为其非法牟利的工具。由他策划、主编的《雅廉居收藏》画册中署名为美林的作品全都是赝品。我们将触目惊心的赝品与美林原作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以正视听。对于这种性质恶劣的侵权行为,我们保留了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有胆大包天者,光天化日之下来到我们馆门口卖假画。当时,我们的保安亲眼看见一位身着满是颜料的工作服的年轻人在艺术馆大门口交接赝品,还煞有介事地对买方说:“我在车间干活呢,老爷子去午休了,这是老爷子刚画好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

 

2013年12月21日,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维权中心正式成立。维权中心通过法律维权、新闻传播的途径,既为收藏爱好者的作品鉴定真伪,又为韩美林艺术的新进展、新动态、新作品及时发布新闻。韩美林艺术官方网站为艺术爱好者及藏家提供韩美林艺术作品免费鉴定服务,以辨别真伪,避免艺术爱好者、藏家遭受损失。此外,我们与雅昌艺术网开展了CARS认证和鉴证备案等合作,决意将打假进行到底。

 

2019年8月,韩美林的学生发现济南某公司在其经营场所陈列并销售署名“韩美林”的紫砂壶五十八把,并附有署名“韩美林”及载有韩美林肖像的“作品证书”。后经美林确认,所有紫砂壶非其所作,考虑到侵权行为影响恶劣,为避免藏家受损,我们在第一时间公证取证,同时申请法院进行证据保全。通过庭审发现新的侵权线索后,承办律师及时调整诉讼方案,追加被告并增加诉讼请求。

 

当主审法官转达伍某有悔改之意后,美林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希望其接受教训,潜心钻研业务,不要把路走歪了,并将所得赔偿悉数用于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的公益事业。结案后,韩美林为济南中级人民法院书写了“惩恶扬善”四个大字。

 

▲美林手书“惩恶扬善”致谢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秉承将作品回馈于国家和人民的宗旨,美林长期与艺术品商业圈分身而立。数十年的艺术之旅,从未沾染浮华与喧嚣,但直面泛滥成灾的伪作市场,我们的打假决心从未动摇。

 

2020年11月11日,我国颁布了最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增加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将法定赔偿上限从之前的五十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以及加大对侵权行为打击力度的决心。侵权成本的提高,对侵权人会有所警示,也给权利人维权增添了信心和勇气。希望通过法律从业者及艺术界同人的不懈努力,正本清源,还艺术市场一片纯净的天空。

 

美林此生担任过无数个社会职务,例如,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但我觉得,让美林感到最为荣光的应该是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因为美林自小就崇拜科学家。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是清华大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委员们均是各学科的带头人。美林经常跟我说,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里的委员们都是国家栋梁,他们中有建筑学专家、物理学专家、量子力学专家、材料化学专家、经济学专家、国学专家等。

 

2011年到2020年履职期间,美林时常倡议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们馆召开,希望科学与艺术时而碰撞一下。记得学术委员们受邀第一次来到北京韩美林艺术馆时,就被美林的艺术震撼到了。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参观韩美林艺术馆

 

在陶瓷厅,材料化学专家张希教授对钧瓷烧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慨釉质中金属元素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在韩美林手中竟可以呈现如此炫美的艺术表达。

 

在设计厅,国学专家陈来教授看到韩美林艺术馆的馆标时,为大家介绍了太极图的演变与含义,并评价说:“韩美林艺术馆的标志设计,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独特造型。”

 

在书画厅,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对书法《民胞物与》分外欣赏,认为这幅书法所传递的“世界万物与我平等”的哲学理念令人钦佩。

 

在雕塑厅,看到五十八米高的《关公》雕塑图示,物理学家薛其坤院士赞叹不已:“韩美林不仅是艺术大家,也是大工程师。”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在韩美林艺术馆

 

经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成立了由韩美林担任主任的“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是基于美林在30多年间,从中国各地的甲骨文、石刻、岩画、土陶、青铜、陶器、碑铭、石鼓等各种古代文物上,搜寻记录了三万多个符号、记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美林将这些尚未考辨音义的符号和文字重新阐发,以书法笔墨的形式表现出来,汇集成《天书》。

 

▲胜因苑26号——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

 

这些文非文、书非书、画非画的文字和符号,并非美林的凭空臆造。它们都是祖先曾经创造并使用过的,至今还保存在上古的陶片、竹简、木牍、甲骨、岩画、石刻、钟鼎、彝器的铭文中。它们或许是秦代李斯统一文字之前的异体字,或许只是先人标记某些事物的符号,但其中的真正含义,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这些遥远而艰涩的符号,却让美林如痴如醉,他一头扎了进去,耗费三十五载光阴,用心搜集并描摹在随身携带的构思本上,聚沙成塔,竟达三万字之多!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一部《天书》,是美林倾尽心血的卓越成果。其在文字史、书法史、文化史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为后人研究古文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在美林的统领下正在做《中国古文字艺术大典》系列专著的基本编纂工作,这部大典将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收集、整理中国古文字艺术的历史性典籍。

 

2020年第八届“韩美林艺术讲坛”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宣布:“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聘请周令钊、常沙娜、冯骥才、余秋雨、郑欣淼、单霁翔、范迪安、冯远、陈履生、王鲁湘、潘鲁生、宋建明、刘正、吕品昌、赵力等十五位艺坛权威人士进入该中心的“学术委员会”。

 

▲2020年鲁晓波宣布“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成立

 

鲁晓波表示,“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以专业眼光、跨界视野和智慧力量,梳理韩美林的艺术脉络,探寻韩美林的艺术世界,解读韩美林的艺术思想,研究韩美林的艺术精神。这是一件美美与共的大事。这不但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件大事,也是清华大学的一件大事,而且还是中国艺术界的一件盛事。

 

“韩美林艺术大系”收录了国内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撰写了研究文章,其中包括了以周令钊先生为首的“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们的论文。

 

“韩美林艺术大系”是对韩美林艺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展示。从内容、年代、形式到对韩美林各门类艺术的包罗都是空前的,展现韩美林各阶段代表性作品及各品类的精华之作,对研究发展美林艺术将起到推动作用。

 

固若金汤,顾名思义,是指防守坚固。

 

美林的作品气势磅礴又洞察精微,艺术风格独到又个性特征鲜明,尤其致力于汲取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并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理念和国际通行语汇的艺术作品。所以,美林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代表人物。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美林的毕生修为。除了自己拼搏以外,当务之急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自2011年被聘请为清华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来,美林开创了国内以专业能力突出而免试英语的先河,在清华大学招收博士生之后又招收了一些年龄更小、可塑性更强的硕士生,分别指导他们在美术史论、现代陶艺及理论以及设计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2015年首位博士生陈楠毕业以来,博士生熊开波、沈磊、景怀宇、杨晋,硕士生霍巍、常燕、祖玮、管玉磊都已顺利毕业。盛恬子、付少雄在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后,选择了继续师从美林攻读博士学位。

 

陈楠在成为美林首位清华博士前便参与了由美林领衔的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团队,因此,与美林结下了不解之缘。美林与陈楠的关系,我想除了师生以外更像是父子。十几年来,师徒俩经常为了完成一件又一件国家级设计任务而并肩作战,有时望着师徒俩在画室里边吃简餐边探讨设计方案的情景时,感觉更像一对父子。陈楠从事美术工作的父亲因病过早离世,美林对他来说亦师亦父。尽管是师徒,但在艺术的推陈出新上,他俩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默契。如今,已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陈楠,除了教书育人以外,举办艺术设计主题展、出版学术著作,在其专业领域成绩斐然,俨然是中国设计界的翘楚。

 

▲美林与其首位清华博士陈楠

 

其他学生中有主修陶瓷艺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等,如今,已经毕业的硕士生除了已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的以外,大都继续攻读美林的博士学位。此外,美林陆续招收了一些新博士生,虽然目前博士生培养机制依然没有大方向上的变动,但韩美林不拘一格求人才的锐意革新,对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推动作用。

 

记得有一年毕业季,当学生被问到,毕业了有什么想对导师说的吗?学生们纷纷说出了心里话:

 

博士熊开波韩老师您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举足轻重,您的艺术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对我来说,您是我敬重的导师,也是像父亲般关心帮助我的亲人。五年来,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指导我,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和收获。这五年中跟您一起的历练,也将是我人生和未来创作最珍贵的财富。您的言传身教,我将受益终生。虽然毕业了,但我永远是您的学生,将会继续研究您的艺术和学习您的创作方法。

 

硕士管玉磊韩老师横跨众多艺术门类,在每个艺术品类里都大放异彩。在学习期间,韩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那句“造型解决了,工艺不是问题”。简单明了的几个字,却实实在在道出了设计的深刻内涵。我们常说的所谓KV主视觉、主题延展、IP衍生品,无一例外都要遵从“把视觉根源抓住”这一原则,没有好的造型基础,衍生再多品类也是徒劳无功。相反,一件出彩的原始造型,其本身就已经大放光芒,对其的延展设计便无须过多繁复的修饰便可锦上添花。

 

硕士付少雄跟随韩老师学习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韩老师的艺术理想、生活状态和精神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韩老师对学生毫不保留,希望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从观摩创作和研究手稿的过程中理解艺术规律,从“艺术大篷车”的实践中体验风土民情,从“韩美林全球巡展”的征程中感受“美美与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研究生毕业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我们将继续追随韩老师的艺术,学习韩老师为人为学的态度。

 

硕士盛恬子在硕士学习阶段,我充分地参与了韩老师的设计实践项目,从“韩美林全球巡展”的视觉形象设计、《韩美林艺术大系》的编排设计到艺术衍生品的包装设计。在陈楠老师的设计指导下,不仅学会分析和研究韩老师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并且将其恰当地体现在设计的工作中。为了深入学习韩美林艺术,曾在艺术馆学习过一段时间,每天观摩韩老师的艺术创作,学习对古老艺术的理解以及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韩老师不仅传授我们知识,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让我对未来的路充满了信心。

 

硕士李琳研究生阶段遇到韩老师是幸运的,能领略到韩老师极高的艺术造诣,欣赏到韩老师潇洒的绘画过程。此外,韩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大家长一般,既有严格的学术要求又时常亲切地寓教于乐。我们也亲眼见证了韩老师“起早贪黑”“挥笔不倦”的勤奋,八十有余的韩老师仍旧在艺术之路上奋力奔跑,相比之下,二十多岁的我们都深感惭愧,却又备受激励。跟着韩老师学习,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学问,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态度、对自身品行的严格要求以及不知疲倦的求知精神,更是激励着我。未来我也将从事绘画创作的工作,韩老师是我一生的榜样。

 

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式,美林培养博士生,会经常邀请学生来到自己的工作室,让他们观摩自己的创作,向他们讲解积累素材的方法。这种在学院教学中无法体验的学习经历,令学生们大大受益。在学习与毕业创作期间,几位博士生不止发表论文,还不断坚持艺术实践与创作,并与韩美林共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设计任务。

 

2017年3月,当结束了“美林的世界在威尼斯”巡展之后,美林便带领着他的博士生、硕士生们风尘仆仆地来到米兰。之所以在下一站“美林的世界在巴黎”开幕之前造访米兰,是因为此次欧洲之行同时也是博导韩美林带领学生们的游学之旅。米兰被称为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是全世界设计工作者的向往之地。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家,韩美林不仅践行着艺术与设计等领域的跨界创造,同时,在艺术教育方面也不断开创崭新的教学模式。此次欧洲游学,便是韩美林给学生们上的一堂鲜活而珍贵的课程。

 

▲美林带领清华大学博士生到欧洲游学

 

一来到米兰,美林和学生们便马不停蹄地直奔亚力山德罗·门迪尼的工作室。门迪尼被尊称为“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之父”,曾两次获得过“金圆规”奖、纽约建筑联盟荣誉勋章、法国“艺术文学骑士”称号。两位因艺术而结缘的老朋友再次相聚于米兰。这次拜访门迪尼工作室除了老友重逢共叙彼此艺事之外,也是美林带领学生们深度了解和考察意大利艺术设计的难得机会。

 

门迪尼热情地向一行人介绍了他最新的设计作品。美林则毫不吝惜地对其新作发出赞赏之词,同时也现场教学,向学生们深入讲解门迪尼作品的造型设计和色彩之美。

 

▲门迪尼米兰工作室

 

每年的教师节,学生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的教师节,因为疫情稍有缓解,美林准备了“重量十足”的教学工具——109本手稿本,给学生们上了2020年新学期第一堂导师专业课。当学生们每人捧着一摞手稿本整齐划一地走向课堂时,情景颇为壮观。

 

▲可爱的博士生“搬运工”们

 

开课前,美林说:“疫情期间咱们哪儿也去不了,但几个月来,我的手稿本从编号85画到了109,我的《天书》第二部也快写好了,还为即将动土的美林公园设计了些雕塑。今天是教师节,但其实我也要感谢同学们,你们也鼓励了我,让我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回答你们的问题。”

 

手稿,是美林创作的“素材仓库”和“造型词典”,它见证了艺术家的不断积累和突破。这堂颇有“分量”的专业课,就是从美林的手稿本开始的。

 

109本手稿本,是怎样一个概念?叠加起来是两个两米高的巨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著作等身”。这一本本厚重的手稿本,满载着老师韩美林的殷切希望,承载着清华学子们在艺术的大地上自由的梦想驰骋。青春无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

 

▲为导师“著作等身”而骄傲

 

2020年是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成立的第八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个人、组织、社会的各项工作都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作为公益组织,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坚守初心,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探索机会,寻找工作和项目的突破点。

 

美林这位“80后”艺术家,素来以“民瘼怀忧”的拳拳爱国之心,忧国忧民忧天下。在疫情肆虐之际,看到孩子们因为疫情不能上学的无奈现实,深深感慨:“孩子们是祖国的秧苗,教育关乎中国的未来,‘停课不停学’绝对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网上学习必须成为孩子们的每日必修课。”

 

▲美林疫情期间为全国中小学生录公开课

 

于是,美林欣然接受“一起公益”的邀请。因为疫情,员工们赶鸭子上架担起摄影、摄像、剪辑的重任,我自己充当起化妆师。连续为全国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录制了三堂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在疫情期间为大家送上了急需的艺术食粮。三堂以“远离病毒、爱护生灵”为主题的韩美林系列美术课程,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假期,给孩子们留下了色彩斑斓的回忆。

 

▲疫情期间录制网课充当临时化妆师

 

三堂特别的美术课,内容分别为:“天地大美——当你有了方和圆”“鲜衣怒马,沙场点兵——水墨马”“良‘功’在手——设计的奥秘”。

 

这三堂课,创下了300余万中小学生线上观看的骄人业绩。

 

▲疫情期间员工“赶架子上架”做起临时摄影师

 

通过这一系列美术网课,美林不仅将绘画技法传授给全国的小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美的理念传递给大家。他认为:“人类虽然有智慧有语言,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引领者,但这次疫情的暴发再一次告诉我们,给其他生物一个生存的机会,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在韩美林眼中,“一切的生命都是美的”。他曾说:“一切都是生命,一切都有灵性。创作者只有心怀对生命的热爱与敬意,笔触才能蘸满美。”

 

美林的“远离病毒、爱护生灵”系列美术网课,旨在引导全国青少年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动物是相生相伴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学会敬畏自然、爱护动物,保护这一片我们共同生存的天地。

 

这个理念在2019年初我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联合举办的“1864熊猫巡展”大型艺术公益活动中再次得到了印证。

 

1864这个数字是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中得知的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我们希望借此引起公众对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关注,发起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话题。美林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艺术顾问,特别授权了多款熊猫造型,用于本次巡展的熊猫形象设计。

 

▲美林和他的熊猫宝宝们

 

美林说:“我在创作这些熊猫的时候,想到是人类的婴儿。我用宝宝的形象塑造出1864只环保纸熊猫雕塑作品,希望唤醒人们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爱。让大家意识到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也需要关爱。”

 

在全球新冠疫情仍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相信艺术的力量仍然可以鼓舞大家的意志。于是,2020年12月21日,深圳迎来了两个独具风格的艺术展览,“美林的世界在深圳——韩美林艺术展:天·地·人·和”“美林的世界在深圳——韩美林生肖艺术展”,两展分别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南山博物馆隆重开幕。

 

韩美林与深圳有着很深的情缘。自1994年起,他先后为深圳设计并制作了《盖世金牛》《祥瑞福辏》《龙盈乾坤》等多座城市雕塑。早在1999年,韩美林就在深圳举办过艺术大展。时隔二十一年,韩美林艺术回归深圳,通过“生肖”这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符号,以及领异标新的艺术语言“天·地·人·和”,唤醒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艺术感动。

 

开幕当天举行的第八届“韩美林艺术讲坛”,特意选择“艺术的力量”作为主题。因为艺术的力量,是审美的力量,是抚慰的力量,是潮流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文明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在当今抗疫进程中,在方方面面的实践中,都充满着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美好传奇。

 

▲深圳第八届“韩美林艺术讲坛”观众

 

论坛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主席王石,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韩美林全球巡展”总策展人赵力,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资深研究员乔纳斯·斯坦普(JonasStampe),围绕主题同台共论,以辽阔视野、独到观察、真知灼见,汇成一股激荡心灵的艺术力量,成为一场提升审美的文明盛宴。

 

冯骥才老师虽然没能来到论坛现场,但发来了精心录制的视频演讲。冯骥才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亲近的力量,有科技的力量,有军事的力量,有政治的力量,有各式各样的力量,我们人还有感情的力量。那什么是艺术的力量?它跟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这些都不同。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的,但是它作用于我们。它无形中给我们以感染,使我们冲动,使心灵抖擞,或者是感到震撼,给我们以冲击。这样的力量它的实质是什么?我觉得实质就是艺术的本身,是真善美的,就是真善美的力量。在艺术中,它是用美的形式来体现。它使我们内心变得善良,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会影响我们的价值,会提升我们的修养和自身的境界。美的力量不能小看,美的力量紧紧联系着一个社会的文明,一个社会的进步。它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境界,它使社会更文明。现在我回到韩美林艺术本身。韩美林的马给我们奔腾的激情;韩美林的牛给我们所必需的性情;韩美林的小动物给我们温柔;韩美林的人体画让我们欣赏,让我们尊重人;韩美林的书法、陶瓷唤起了我们对传统的热爱。而且他把传统文化里的精髓糅合他的个性,记录了我们现代的生活。我说过,艺术家的本职就是在生活的任何地方,都让‘城市更美’成为胜利者,韩美林就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

 

▲陈履生在第八届韩美林艺术讲坛上演讲“艺术的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陈履生用了无数个排比句阐述了自己对《艺术的力量》的真知灼见,现在读来仍为之振奋。

 

艺术没有建造巨大历史建筑的力量,却是这个建筑内部不可缺少的软装。正如同屈原所看到的楚先王庙内的壁画一样,虽然没有建筑的巍峨,却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力量。

 

艺术没有建造金字塔那样众多的劳力,却有着设计建造金字塔的图纸。

 

艺术不能移山填谷,但是,能用特有的方式记录这排山倒海的力量,并使其传之久远。

 

艺术不能像火箭那样瞬间刺破天穹,而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滋养心田。

艺术不像高铁那样极速地穿行而过,却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余音不绝,绕梁三日。

 

艺术不能(像)万吨水压机那样以巨大的力量来改变其他硬质材料的物理空间和体形,却以水滴石穿表现出审美的持之以恒。

 

艺术不能改朝换代,但改朝换代却离不开艺术,(艺术)是战场上的投枪和匕首。

艺术不是一座看得见的巨型机器,却是这一巨型机器上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齿轮和螺丝钉,有其独有的作用。去之不能,少之不得。

 

艺术没有产业更替的推动力量,却有着维系其百年、千年传承的内在动力系统。

艺术的力量是推动人文发展的历经千年的教化,是审美的传承。如同东汉王延寿所看到的鲁灵光殿壁画中的“图绘天地,品类群生”,既是现实中的“借鉴贤愚”,又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镜鉴。

 

艺术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数以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无数的影响后世的艺术作品,为了它们的传承与分享,世界上建造了无数的博物馆、歌剧院等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艺术能够代代相传,并为世代人所享用。

 

艺术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卢浮宫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年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超过800万人来此观瞻,而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是来自中国的观众。而《最后的晚餐》在那不大的教堂中,同样吸引了无数人的朝拜。

 

艺术的力量是一己之力。齐白石不经意间造就了后世的当代产业集团,收藏、拍卖、造假、鉴定、研究、出版,等等。韩美林何尝不是,同样是以一己之力造就了他的艺术王国。

 

今天在艺术推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力量更是表现超乎寻常。法国政府在朗斯用建造卢浮宫分馆来挽救一座没落的矿山城市。韩美林的艺术力量是以其艺术的成就而有了四地的四座韩美林艺术馆,与当地的社会发展融合到了一起,成为城市中的文化地标。

 

韩美林的艺术力量是艺术大篷车的动力,是巡展的年复一年,是从国内走到国外。

 

韩美林的艺术力量是审美的多样性的渗透与融合,是在不同材质上的不同品类的造化。

 

韩美林的艺术力量是一以贯之,是经久不息,是老当益壮。

 

…………

 

冯骥才曾说:“韩美林是一个人的敦煌。”

余秋雨曾说:“韩美林是千年后的汉唐。”

 

无论如何,这种“艺术力量”是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捍卫的!

 

 

《恰逢其时》作者介绍

周建萍,编剧,1964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现任四地韩美林艺术馆总馆长(杭州、北京、银川、宜兴)、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曾任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大型活动主任、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中国夏衍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创作电影、电视剧、小说、报告文学等200余万字,发表于全国各大刊物,其中电影剧本《女儿谷》被著名导演谢晋搬上银幕,该片于1996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高荣誉奖、入选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2002年起连续13年担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总策划。

 

 

- End -

 

编辑|吴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