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那个在体操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滕海滨吗?当年19岁的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凭借9.837分夺得男子鞍马金牌。他不仅代表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摘得唯一一枚体操金牌,如今还担任中国体操队男队教练,带领团队重振中国体操昔日的荣光。
▲2004年,中国选手滕海滨在雅典奥运会体操鞍马比赛中以9.837分夺得金牌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韩美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
▲韩美林与“福娃欢欢”
艺术与体育,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却让韩美林与滕海滨成为了忘年交。昨天,滕海滨张楠夫妇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看望这位给予他鼓励、陪伴他成长的良师益友。
▲滕海滨张楠夫妇与韩美林周建萍夫妇
▲滕海滨与韩美林紧紧拥抱
▲张楠与韩美林紧紧拥抱
回望2004……
2004年雅典奥运会,媒体曾有过这样一篇报道:
“此刻这里没有比赛,场面却比有赛事还热闹。这是雅典奥组委安排的一场精彩的体操表演,各个国家派出了自己最优秀的选手。当轮到中国体操健儿上场时,主席台台口出现了动人的一幕:由于隔着栏杆过不去,一位男士半蹲着与中国体操小将们一一握手,此时他们之间已不需要用语言表达什么,他们有的是默契和理解……”
▲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报》——“韩美林急飞雅典勉健儿”
报道中的这位男士,就是时任中国体操协会特邀副主席、艺术顾问韩美林。公务繁忙的韩美林原本不准备去雅典,但当他看到中国体操失利,最终只拿到一金两铜,“败局”已定的时候,就再也坐不住了,他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携夫人周建萍直奔希腊。
▲2004年,韩美林在雅典奥运会与体操小将们握手的瞬间
▲2004年,中国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与队员上场前向韩美林致意
韩美林的意外出现,令与他深交十几年、当时的体操中心主任高健十分感动,他俩含着泪水,用男人特有的方式,隔着栏杆将头重重地碰在了一起。体操队的孩子们看到平时再熟悉不过的韩老师时,又惊又喜又难受……每每回想起在雅典见到韩老师的那一刻,滕海滨都无限感慨。
▲2006年,韩美林为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归来的体操队英雄们庆功
韩美林与体育结缘甚早,在1952年才16岁时就代表学校参加了运动会,上大学后还进入了体操队训练。1998年,韩美林被正式聘请为“中国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从那时起,韩美林就成为了中国国家体操队热情的啦啦队队长;2007年,韩美林被正式聘请为“中国体操协会特邀副主席”。
▲1997年,韩美林慰问国家体操队
▲1998年,韩美林被聘为“中国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的聘书(左一)、2007年,韩美林被聘为“中国体操协会特邀副主席”的聘书(左二)
▲2013年,韩美林为中国国家体操队题字
▲2013年,韩美林为中国国家体操队设计logo
▲中国体操协会logo
接风洗尘的庆功宴、逢年过节的聚会,韩美林对中国体操队、对队员的关注和呵护,陪伴他们走过一年又一年。无论是夺冠的荣耀时刻、还是失误的低谷瞬间,亦师亦友的韩美林总是给予他们关爱与鼓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
▲2008年,韩美林为北京奥运会体操队比赛助威
在韩美林画室,两位好友回味着时光,聊起近况。看着滕海滨活泼的女儿,听他聊起女儿也热爱体操,韩美林高兴地说着“后生可畏”;听韩美林讲着自己最近的创作、第五座艺术馆在济南的建立,滕海滨佩服得连连点赞。
▲滕海滨张楠夫妇与韩美林相谈甚欢
此次拜访,滕海滨再次参观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继续被馆内丰富的艺术品所震撼。
描绘母爱的《母与子》雕塑,在表达女性柔美的线条同时,也彰显了人体的力量感;尺幅巨大的《五牛图》,描绘动物旺盛的生命力,也突出了速度与力量之美;陶瓷制作的小棉袄,绘制着韵味独特的天书,是材质与主题平衡后的独特呈现。
▲2025年,滕海滨张楠夫妇参观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2014年,滕海滨张楠夫妇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2025年,滕海滨张楠夫妇在同样的位置拍摄了一样的照片
艺术和体育是相通的,都需要专注、坚持与创新。每一件作品、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完美的无限接近。这样极致的追求,践行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也是艺术家创作的精神内核。
这个春日的午后,我们见证了一段忘年交友谊的续写,也见证了艺术与体育的心有灵犀。
- End -
撰文|姬明星
摄影|骆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