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重访故地见老友,百感交集话当年
发布时间 2018-08-31
  

    安徽,绝对是美林的第二故乡,从当初留校任教到被下基层“重用”,从牢狱、劳动、平反、重生……在安徽的22年,历经的过程犹如凤凰涅槃。

    然而,先生说,羞辱是他人生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二十多年的苦难,也许成就不了今天的韩美林。感谢历史,感谢生活。

    这次,韩美林将坚持了41年的艺术大篷车首站,选在了与他生命休戚相关的安徽合肥与淮南,见到当年的老友……

    其中,有当年被批斗时为他叫屈的挚友,有暗中保护他的狱警,有为了让他有时间画画帮他完成工作量的工友……

    百感交集。

——韩美林夫人周建萍

2018年8月30日



追忆岁月中的“芳华”


8月29日,专程来到合肥的韩美林,与30多位老朋友相聚后,他兴奋到第二天凌晨四点还没睡着。







这些老朋友中,有当年安徽文联大院里那些曾经天天围着他、哭闹着要他画画的小女孩儿们;有与黄永厚、徐欣民、他本人并称为安徽画坛“四怪”的王守志(指的性格怪、艺术风格也独特);有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艺术创作、来到他家“割韭菜”的康诗纬、徐士捷(老友们戏称看韩美林画画并“占为己有”是“割韭菜”);有当年在特殊岁月里竟敢欣赏、夸赞他的“黑画”、偷偷塞给他十块钱和二十斤粮票的淮南文工团团员程媚媚和他的先生李泰山;还有铁哥们儿陈树凡夫妇、吕华堂夫妇,陈晓陆夫妇;学生牛昕夫妇……


▲再次与老友王守志紧握双手



“他们,都是当年与我共度岁月中的‘芳华’的小伙伴啊!”韩美林一边说,一边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时光流逝,当年那些安徽文联大院的小女孩儿们,如今也都到了奶奶辈的年纪。可当韩美林端坐于桌前,为她们再次画画时,欢乐天真的小女孩儿性情又从她们身上流露出来——





1、2、3、4……11,韩美林画了11只小猪。在助理的帮助下,大家分别来抓阄抽画。


“我不看,我不看,不敢看呀……”


“我是5号,啦啦啦,我这只胖胖猪好!”


“我的是大眼睛猪!”


“7号正好是两张,两张可以有3只猪!” 


她们有的紧张得捂住眼睛,有的抽到心仪作品就忍不住唱唱跳跳起来,一屋子好不热闹。





“当年就是这样,为了抢一张小熊猫,有人生气哭了,一边哭还一边说,我就要那个熊猫。”后来考上编剧、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侯露说:“美林就安慰说,好好的不要吵了,我马上再画一个。于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戏法一样地变出了一张小熊猫,而且形象还从来不重复。”


如此欢乐的场景,让一旁的工作人员有点恍惚,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30多年前韩美林在安徽省文联大院为这群孩子们画画的场景。韩美林说,著名作家严歌苓,当年也是这批小伙伴的成员之一,每天围着他看画、要画,不亦乐乎。



▲韩美林周建萍夫妇与严歌苓



《永不凋谢》节选


2001年初美林心脏搭桥,济南美林小学同学赵彬和夫人刘桂华特意赶到阜外医院看望美林,当刘大姐看到有我这么一个女孩存在时(当时我与美林还没有确定恋爱关系),的确有那么点不放心,因为他们知道美林在女人这里几乎没有抵御力且屡屡上当。


刘大姐用几分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美林的情况你知道吗?我们可是美林几段感情和婚姻的见证人,其中还说到至今家里还保存着一个少女给美林的情书,她就是美林称为“疙瘩妮子”的严歌苓,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情人未成眷属,当时歌苓才16岁!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爱情是多么的炽烈和纯真。


通过岁月的洗礼,如今歌苓的家庭幸福美满,我们之间也发展成了亲情关系,歌苓每次回国总是会来看望我们,吃顿韩家菜后满意而归。每当看到歌苓像小鸟一样飞过来拥抱美林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每当看到歌苓喝着红酒因为颈椎问题跪在椅子上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手舞足蹈地与美林聊天的时候,我愿意时光倒流……


2015年12月21日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开馆,严歌苓作为嘉宾在主题为《远古文明与当代艺术的生命联系》的韩美林艺术讲坛上做了精彩演讲,之后我对她说,歌苓,你写了那么多书,那么多电影,但未来韩美林的书,韩美林的电影,属于你。


美林告诉我,歌苓从小聪明,仗义,喜欢两肋插刀,而且与他“呼应”的特别好,美林这么“呼”,她就这么“应”。如果当初美林与歌苓没有擦肩而过,相信他们是精神上最契合的一对夫妻。


——周建萍新书《永不凋谢》节选



回到北京、成名以后的韩美林,与老友们时常联系。通过夫人周建萍的微信、朋友圈,老友们对韩美林的艺术动态、生活情况了然于心,他们时常给韩美林周建萍寄来特产,甚至是一些韩美林当年在安徽的旧物。为了感谢老友们当年的关心和帮助,韩美林曾多次邀请他们来北京家中做客,还为他们组织旅行团,请大家到新马泰、欧洲去游玩。


▲2014年11月,为安徽老友们欧洲旅行归来接风




感谢岁月中的“患难之交”



从合肥前往淮南,驱车需要两小时。一路经过长丰、洞山、九龙岗等地,窗外景色已与当年大不相同。看着路标,韩美林依稀找到了一点旧时痕迹。“长丰县就是当年的陶瓷厂,我就是在这里一口气吃了五个包子;从九龙岗过来,就是洞山了,那个洞山隧道下面,就是我当年住的洞山100号看守所。这里从前都是荒废的农田,现在都没有了。”


如果说在合肥,韩美林是追忆岁月中的“芳华”;那么,韩美林这次到淮南,则是为了感谢岁月中的“患难之交”。


昨天,安徽淮南,一家酒店里,一场特殊的招待宴,韩美林迎来了20位淮南老友。


老友中年龄最大的,是88岁的马骏和90岁的夫人马慧清。一见到韩美林,马骏便紧紧拥着他:“美林,我们都80、90了,恐怕以后咱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了。”韩美林颤抖着声音回道:“所以我才特地来到安徽,就是想跟大家再见见。我想来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当年无私帮助了我!”


▲再见88岁的老友马骏,双双泪目



熟悉韩美林的人都知道:1963年,韩美林受令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调往合肥组建安徽轻工业厅工艺美术研究室;1964年,因“四清运动”下放到淮南陶瓷厂劳动,期间遭受了四年零七个月的牢狱之灾;平反后,1978年开始任安徽省文联画院副院长,直到1985年调回北京离开安徽。



▲1963年,韩美林到安徽轻工业研究所任职


▲1964年,在淮南瓷器厂劳动


▲1980年安徽青年画家举办画展,请韩美林给以指导



对于韩美林而言,淮南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这里是他挥洒青春、生活过22年的地方,这里也是他经历岁月中最艰难日子的地方,但这里更是他结交了人生中最可靠的朋友的地方。


昨天与韩美林相聚的老友中,马骏是当年淮南陶瓷厂保卫科科长,陶世良是韩美林曾呆了四年零七个月的洞山100号看守所的所长,以及原淮南陶瓷厂工人单长保、张学书、顾家英、吕慧玲和他们的家人。



▲韩美林与陶世良张海燕夫妇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历历在目,韩美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介绍说:


“张学书当年跟我在陶瓷厂是一个车间,他是刻模子的,我遭受磨难那一天,他把那天的日期悄悄刻在抽屉里。”


“吕慧玲17岁就当工人了,她的舅舅和其他几个朋友,当时听说我在看守所,三年多里没吃过一顿饱饭,瘦得只剩72斤,就托陶世良把我接出去,在一家百货店里边找了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鸡鸭鱼肉为我摆了一桌,我一看就哭了。”


“单长保跟我是陶瓷厂一个研究室的,我俩前后在一起呆了有14年。那时我经常去他家改善生活,他当时那点儿工资,除了要养活四个孩子,还要养一个韩美林。”


“我在那里的第三年,陶(世良)所长找借口说我生病带我出去吃饭,回来以后,还偷偷把我叫出来,提醒我要注意些什么。”


“马骏在别人都不敢搭理我的时候,暗地里想着法子护着我。那年周总理去世,陶瓷厂要扎白花。为了让我轻松一些,马骏借口说我剪得最好,让我来干。”


“时乱见忠奸,艰难时才能看出人的品质好坏,在当时那么严峻的情况下,你们还敢对我好。虽说世上英雄本无主,谁都可以成为英雄,但真要做到可不容易,你们就是让我可敬可佩的英雄。”说着,平时几乎不饮酒的韩美林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向席中各位老友致以深深的敬意与谢意。





这是时隔14年之后,82岁的韩美林再次回到淮南。前几天在香港、海口公干,因为南方湿热的天气加之旅途疲惫,韩美林有些伤风,一路咳嗽不停。但他还是强忍着不适,风尘仆仆地来到合肥、淮南,为的就是想再来三十多年前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转转,再来看看那些在人生最艰难时刻曾经帮助、陪伴过自己的老友。


韩美林说:“我当年在合肥、淮南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艰难岁月里,交了这么多可靠的朋友。我总是想念他们,感恩他们。这次故地重游,就是为了追寻岁月中的那些‘芳华’,就是为了感谢岁月的那些‘患难之交’。”





事非经过不知难,患难方能见真心。人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最能够认识人,也最能结下刻骨铭心的情义。这种经历和情义,是人生的一种滋养。


这次故地重访,82岁的韩美林说:“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往的痛苦当中,而是为了更加感恩当年老友的照顾,更加珍惜那些患难之交,更加感谢现在的岁月静好。”